当你成为狮子后
--规模企业如何做好供应链管理
□ 刘宝红
每个企业都想做大,,,,,,,做大后不但自身有了规模效益,,,,,,,而且在供应链上有更大的话语权。。。。。。但是,,,,,,,有些企业从"小白兔"变成了"大狮子"后,,,,,,,却延续"小白兔"的一些做法,,,,,,,比如对供应商的粗放管理,,,,,,,造成诸多问题,,,,,,,阻碍了企业的继续发展。。。。。。成为狮子,,,,,,,逃避不再是解决方案
公司规模小的时候,,,,,,,在供应链上没有多少话语权,,,,,,,能够改变的非常有限,,,,,,,逃避往往是最理性的选择。。。。。。比如供应商质量、交期、价格等出现问题时,,,,,,,因为太小!。。。。,,,所以没法督促供应商改进;;;;;;;;同样因为太小!。。。。,,,所以没有能力和资源帮助供应商改进。。。。。。"三十六计,,,,,,,走为上策",,,,,,,那换供应商就成了自然选择。。。。。。
当公司成为行业、地区的大企业后,,,,,,,逃避的自由就越来越少。。。。。。一方面,,,,,,,都发展到了这种规模,,,,,,,最好的供应商往往已经在跟你做生意,,,,,,,别的供应商没法给你更好的质量、技术;;;;;;;;另一方面,,,,,,,你对产能的要求那么高,,,,,,,别的供应商会有那么多的富裕产能,,,,,,,闲置着等你用吗??????想想看,,,,,,,如果你是个小公司,,,,,,,只占行业产能的0.5%,,,,,,,这生意给哪个供应商都能消化掉;;;;;;;;现在成了大公司,,,,,,,占用行业产能的15%,,,,,,,哪个供应商会有那么多的多余产能来支持你??????这样的供应商如果有的话,,,,,,,也早就因为产能利用率低、单位成本高而破产了。。。。。。
既然没法逃避,,,,,,,那就只有迎难而上的份儿,,,,,,,督促、帮助现有的供应商把问题给解决了。。。。。。很多大公司有庞大的采购管理部门,,,,,,,以及技术力量雄厚的供应商开发职能,,,,,,,比如供应商工程师,,,,,,,走的就是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的路:在商务层面督促供应商改进,,,,,,,在技术层面帮助供应商改进。。。。。。比如苹果,,,,,,,全球供应经理们和技术人员差点都把深圳、成都、郑州当成家了,,,,,,,就是督促、帮助供应商,,,,,,,逐个解决iPhone、iPad开发和量产中的诸多问题。。。。。。
督促好理解,,,,,,,帮助则不一定。。。。。。不是说供应商是他们领域的专家,,,,,,,还要我们帮助改进什么呢??????其实未必,,,,,,,尤其是那些规模小、管理粗放的供应商,,,,,,,当技术升级换代时,,,,,,,不管是质量、技术还是产能爬坡,,,,,,,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,,,,,,,超出自身能够解决的能力,,,,,,,需要采购方帮助解决。。。。。。丰田、本田等日本企业早就理解这点,,,,,,,比如本田就有专门的供应商开发部门,,,,,,,帮助供应商改进生产、质量和优化设计。。。。。。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,,,,,,,北美企业也意识到了这点,,,,,,,表现在对供应商工程师职能的加强,,,,,,,把原来以质量检验为主的职能,,,,,,,提高到以生产流程改进、质量系统提高为主的供应商开发职能。。。。。。
没法逃避,,,,,,,并不是说更换供应商没有可能;;;;;;;;只是说如果要更换,,,,,,,也只能等下一代产品了:现有的产品已经上路,,,,,,,更换供应商就如给飞驰的火车换轮子,,,,,,,难度可想而知,,,,,,,转换成本高昂,,,,,,,往往得不偿失。。。。。。强大如苹果者,,,,,,,虽说都与三星对薄公堂了,,,,,,,还不得不在i-Phone4、iPhone5等产品上继续使用三星的芯片,,,,,,,直到iPhone6才导入台积电,,,,,,,前后达几年的时间。。。。。。在此期间,,,,,,,两个老对头,,,,,,,该干嘛的还得干嘛。。。。。。大公司之间的关系就如大国政治,,,,,,,得讲策略,,,,,,,短期内维持现状往往是最为理性的选择。。。。。。
成为狮子,,,,,,,选择变得更重要
你既然是狮子了,,,,,,,要规模有规模、要资源有资源,,,,,,,小供应商无力做的供应商开发,,,,,,,大公司终于有实力做了,,,,,,,是不是就该以帮助供应商改进为主??????其实正好相反。。。。。。当企业做大后,,,,,,,因为逃避不再是解决方案,,,,,,,所以"首发命中率"就很重要,,,,,,,即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就一次性选对供应商。。。。。。这就如动物世界的狮群,,,,,,,尽管相对于每头水牛都有优势,,,,,,,但是还要花很多的时间,,,,,,,选择最合适的那头下手。。。。。。而且越是有经验的狮子,,,,,,,越是花时间选择合适的猎取对象。。。。。。即便如此,,,,,,,狮群捕食的成功率据说也只有25%。。。。。。那些刚出道的小狮子们,,,,,,,愣头愣脑见猎物就追,,,,,,,一无所获就不难理解了。。。。。。
此外,,,,,,,不管公司多大、资源有多丰富,,,,,,,你永远也没法不加选择地帮助供应商。。。。。。想想看,,,,,,,供应商几十、几百、几千号人都搞不好,,,,,,,采购方摊给一个供应商的就区区几个人,,,,,,,而这几个人往往还要同时管理多个供应商--这么一点点资源,,,,,,,你又能做点什么??????所以,,,,,,,选择合适的供应商,,,,,,,远比选择了不合适的供应商靠帮助改进要靠谱。。。。。。选择永远重于管理,,,,,,,对大公司尤甚,,,,,,,因为大公司的试错成本更高,,,,,,,供应商选择上的问题会被无限放大。。。。。。而要纠正供应商选择上的错误,,,,,,,花费的成本也会更高。。。。。。公司越大,,,,,,,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其实越低,,,,,,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。。。。。
说选择重要,,,,,,,并不是说要忽视供应商开发,,,,,,,而是要在选择的基础上开发,,,,,,,即选择最好、最合适的后,,,,,,,如果还达不到要求,,,,,,,就启动供应商开发流程,,,,,,,督促、帮助供应商改进。。。。。。在这里,,,,,,,大公司一定要认识到,,,,,,,作为行业的领头羊,,,,,,,我不下地狱,,,,,,,谁下地狱??????这是因为大公司在技术、质量上的要求往往最高,,,,,,,在供应商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,,,,,,,如果要保持领先地位,,,,,,,或者获得先发优势,,,,,,,大公司就得考虑供应商开发,,,,,,,提高供应商的水平。。。。。。
这里的风险是给跟随者"空手套白狼"的机会,,,,,,,但如果措施得当,,,,,,,还是可以规避这种风险的。。。。。。比如当年丰田汽车刚到北美时,,,,,,,北美的一些供应商不能满足丰田的质量要求。。。。。。丰田就帮助这些供应商改进,,,,,,,但同时规定,,,,,,,如果供应商要用学到的东西服务别的客户,,,,,,,必须给丰田进一步的降本。。。。。。这是个三赢的解决方案:丰田得到成本优势、供应商获得更多的生意、竞争对手(例如通用)获得比原来更好的产品。。。。。。其背后实际上是花竞争对手的钱。。。。。。苹果投资一些供应商,,,,,,,买断其产能一段时间,,,,,,,其后如果供应商要给竞争对手供货,,,,,,,则给苹果进一步的降本,,,,,,,其实也是同样的做法。。。。。。
在上面的案例中,,,,,,,不管是丰田还是苹果,,,,,,,作为各自领域的"狮子",,,,,,,知难而进,,,,,,,积极主导供应商关系,,,,,,,获得先发优势是他们的共同特点。。。。。。而这也正是今天6732顶级游戏娱乐一些大型本土企业所欠缺的。。。。。。轻选择、重逃避是本土企业大问题
在过去二三十年里,,,,,,,本土企业在规模上变得更大,,,,,,,比如在2014年,,,,,,,全球500强里中国企业就占95席,,,,,,,仅次于美国。。。。。。虽然说在规模上,,,,,,,本土企业完成了从"小白兔"到"大狮子"的转变,,,,,,,但在意识上,,,,,,,小国寡民的心态却还很普遍。。。。。。表现在供应商管理上,,,,,,,就是轻选择、重逃避。。。。。。
先说轻选择。。。。。。短期效益驱动,,,,,,,企业大多活在当下。。。。。。新产品开发总是太紧、客户订单总是太急,,,,,,,不是不知道选择的重要性,,,,,,,而是时间总是不够用,,,,,,,匆忙之中,,,,,,,就在供应商选择上走捷径,,,,,,,将就着,,,,,,,结果选择了不合适的供应商。。。。。。这虽然解决了一时的问题,,,,,,,却为后续绩效埋下了祸根:就是选一个先用着,,,,,,,以后再慢慢完善--你知道,,,,,,,业务一天忙过一天,,,,,,,从来就没有"以后"。。。。。。从表面上看,,,,,,,这是"摸着石头过河"的试错;;;;;;;;实质上,,,,,,,这是缺乏长远计划,,,,,,,为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。。。。。。"摸着石头过河"对于小企业来说还可以,,,,,,,但企业大了,,,,,,,来回折腾,,,,,,,试错的成本就很高。。。。。。
再说重逃避。。。。。。对很多企业来说,,,,,,,虽说规模都到了几十亿、几百亿了,,,,,,,逃避仍然是供应商管理的主旋律,,,,,,,淘汰仍旧是供应商管理的主要手段。。。。。。企业规模小时,,,,,,,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,,,,,,因为你是"小白兔",,,,,,,不逃不行;;;;;;;;企业规模大了,,,,,,,逃避主义就像浅尝辄止地挖井水,,,,,,,没有一个挖到底,,,,,,,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此地无水,,,,,,,自然就不能更上一层楼。。。。。。规模小时,,,,,,,企业就像流寇,,,,,,,不得不做机会主义的信徒;;;;;;;;规模大了,,,,,,,企业就成了大军团,,,,,,,得改变做法,,,,,,,设立根据地,,,,,,,通过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。。。。。。逃避主义说白了,,,,,,,还是短期利益在作祟。。。。。。
公司规模小时,,,,,,,逃避主义的基本假定是问题在供应商。。。。。。在这个阶段,,,,,,,供应商主导着双方的关系,,,,,,,你势单力薄!。。。。,,,改变不了它,,,,,,,就只能逃避。。。。。。等公司规模大了,,,,,,,双方关系的主导者变成了采购方,,,,,,,问题的根源转到了采购方,,,,,,,不改变采购方的行为,,,,,,,就没法改变结果。。。。。。比如有个企业是行业的领头羊,,,,,,,在当地颇有影响,,,,,,,但由于采购额太分散,,,,,,,得不到供应商的足够重视,,,,,,,供应商的按时交货问题一个接一个,,,,,,,摁下葫芦起了瓢。。。。。。作为解决方案,,,,,,,该公司就再找新的供应商,,,,,,,希望新的供应商能更好。。。。。。但结果确是供应商越来越多,,,,,,,采购额越来越分散,,,,,,,公司的话语权越来越小!。。。。,,,整体供应商绩效也越来越差,,,,,,,走上了恶性循环之路。。。。。。
就上面这个案例而言,,,,,,,解决方案应该是供应商整合,,,,,,,即把新生意集中到数量有限的优选供应商那里,,,,,,,杜绝新生意流入该淘汰的供应商。。。。。。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,,,,,,,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就会被自动淘汰,,,,,,,采购额就越来越集中,,,,,,,公司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,,,,,,,能够督促供应商进一步改进,,,,,,,几年下来,,,,,,,整个供应商绩效就会大有改进。。。。。。而这里的关键呢,,,,,,,就是不走逃避路线,,,,,,,而是积极作为,,,,,,,通过改变自身来改变供应商。。。。。。